波普尔说:“艺术是变化的,但是伟大的艺术永远在它自身课题的影响下变化。”那又如何能成为一名伟大的艺术家,这就要看艺术家是否在他自己的艺术领域有所建树,创造出新的价值。
作为一位艺术家,他只有在艺术的演进和拓展中安身立命,才是他最好的人生轨迹。一支笔,一张纸,七岁的夏蕙瑛从那时起就开始了属于她的人生轨迹。在那个年代,于艺术界,于中国都是一个转折点,绘画艺术摆脱了原来较为单一的创作模式,呈现出多元的发展局面。摆脱了思想的束缚,老一辈的艺术家们重燃内心的激情和心中的斗志,用丰富的绘画艺术语言叙说着人生百态,那种喜悦任你再如何辞藻华丽都无法言表,是能通过手中的画笔将其抒发。是历史的机缘,也是时代的召唤,当时年幼的夏蕙瑛也在那个年代受到了许多大画家的恩泽。
夏蕙瑛在创作
夏蕙瑛在小时候就展现出了在“水性”和“墨性”掌控力上优于他人的天赋。吴冠中、关山月、范曾、程十发、陈佩秋等等这些早年在她生命中出现的大师们给了夏蕙瑛丰富的艺术养料。虽年少成名,却没有因此成为她成长过程中的包袱。这些年来夏蕙瑛在艺术上不断吸收,不断消化,不断有新的突破,因此赏夏蕙瑛的画感觉总是那么多“变”,但只有细细体会才知道,每一次“变”的过程,其实就是她所看所学所感重新融合的过程。游历了世界各地的夏蕙瑛,早已将她所欣赏的莫奈、马蒂斯、康定斯基、毕加索融入到了自己的独特艺术语言当中。
澳洲文化交流
九十年代的花鸟,彼时夏蕙瑛对于画面的驾驭早已熟稔,用笔用墨恰到好处,写艺的笔法潇洒生动,“艺”气风发。在不断创新提炼后,夏蕙瑛逐渐从传统海派花鸟中摆脱出来,加入了更多生活的情结和当代的元素,更讲究画面的构图,笔端愈发奔放,气象万千。白石老曾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的确一位艺术家,尤其是作为一名职业艺术家,不单单是作品的独立,更重要的是思想的独立、艺术语言的独立甚至是人格的独立。
《花铺之二 》1999年
她在作品内容方面展现了文学性的叙事用心,又刻意以满溢的笔触,撩乱了说故事的语词,正是她人生的写照,在一个大时代的运转下,她生逢其时,也因而随之驰骋。夏蕙瑛是典型的江南才女,李可染却说她“力透纸背”。在琴棋书画的养成环境中长大,原本可以清逸脱俗。可是,她同时也在世俗社会中生活,必需面对世故人情进退,这种本质上的冲突,使得她在画路上时而如男儿般豪迈粗犷,时而纤密幽婉,正是女儿家的心迹。
《游艇会之一》2012年
《游艇会之二》2012年
《游艇会之三》2012年
《游艇会之四》2012年
就在年前,在夏蕙瑛的蕙风美术馆内,看到了她近期创作的“墨荷”系列。在游走了一圈之后,夏蕙瑛的艺术再一次回到了“黑白”之间,但我们知道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回归,而是思想汇集、文化叠加之后的一种新的“变”法。白色的宣纸、黑色的墨、传统的题材,如今在夏蕙瑛的表现下,将她积淀的艺术文化底蕴、现代海派的艺术理念、丰富的生活意绪流露得淋漓尽致。
艺术的道路,对有些人而言,是安家活口的技艺磨练;对另外一些人而言,有可能是理念的实践或梦想的实现。然而,对蕙瑛来说,走上艺术这条路,仿佛是她无所推却的命运。
《墨荷系列三》2015年
《墨荷系列四》2015年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